他常说:“百善孝为先。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也会孝敬我。”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通过言传身教,做了好榜样,传承了中华美德。他就是射阳湖镇廖徐村村民陈义明,今年63岁。
2006年,由于家庭负担重,加上儿子在外地做生意不顺,为了减轻和分担儿子的经济负担,陈义明和妻子决定去上海打工,留下当时73岁的老父亲一人在老家生活。“当时,我们也是没有办法,为了家庭,只好让他自己生活。”陈义明满心愧疚地说,这一去就是10年。
2016年,陈义明父亲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还患有疾病。这时,陈义明作出一个决定,放下自己稳定的工作,回家陪伴父亲。他的妻子和儿子也十分支持:“现在家里经济情况好转了,老人年纪也大了,确实需要有人照顾。”就这样,陈义明回了家,与父亲一起生活。
回到家乡的陈义明一边照顾父亲,一边种田补贴家用。“我趁现在还干得动,就多干一点,减轻一点家庭经济负担。”怕父亲孤单,陈义明一有空就跟他聊聊天,打发时间;怕父亲营养不够,陈义明每天变着花样做一日三餐,挑适合父亲口味的饭菜。父亲身体不舒服时,陈义明第一时间带他去看医生;虽然父亲年纪大了,但陈义明还经常给父亲添新衣。
陈义明的孝心散发着火热的光芒,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也在当地传为佳话。村里人每当谈起陈义明,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孝子,他绝对是一个大孝子,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模范。”陈义明知道后,总是笑笑说:“照顾他,不是我应该做的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陈义明不仅仅是尊老的模范,还是爱幼的楷模。每年寒暑假,也是他最忙的季节,因为他在这期间有了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照顾放假的孩子。村里好多孩子的父母为了生计,在外打工,无法照顾孩子,只能依靠家里的老人,但是老人岁数大了,管教孩子力不从心。陈义明就把这些孩子领到自己家中,义务帮忙照顾孩子,监督他们认真完成作业的同时,还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知识,组织孩子们开展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这样不仅能让他们的父母放心工作,孩子们也能学到一些知识,免于荒废学业。
陈义明的行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每每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村里人就会说:“好好跟陈爷爷学学,要学会孝敬老人,爱护幼小,这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啊,这位普通的农民,平凡的父亲,用自己的纯朴善良,用自己的所作所为,彰显出了人格的高贵,赢得了大家的一致点赞。
·朱梦真 胡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