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证据保全意识日益增强,办事留痕,谈话留影,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近日,我县某村干部采取全程录像的方式,引导一起车祸中的伤者亲属与肇事者展开交涉,并成功争得赔偿,一时间被传为佳话。
今年9月的一天,郭某父亲在骑车经过村里一处水闸时,被一辆农用车撞倒,右脚受辗轧致伤,并接受了截趾手术。事后,郭某主动找到村委会,请村干部协助争取赔偿。
由于伤者行动不便,郭某是代父出面申请协调的。这里面的法律关系如何定性,又需要办理哪些手续?对此,郭某自己也不甚了解。对法律知识还算熟悉的村干部,接受了申请,还郑重承诺,将通过调解途径,帮助郭某维权。
细心的村干部首先要郭某提供了一份《授权委托书》。从法律层面讲,为了避免日后的分歧,这还真是一道必备的手续。
“下一步,就是准备进行录像了。”这边话音未落,那边郭某的眉头已经拧成了一个“川”字。在他看来,已经签了《授权委托书》,再录像有点多此一举了。“这主要还是为了防止出现一方中途反悔的情况。”村干部接着告诉郭某,这起案件的赔偿额较高。既然本着矛盾不上交原则,由村委会接手处理,就一定要办出成果。由于没有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基本事实的认定完全靠双方口述。在村里也不能进行司法确认,这就很容易造成问题的反复。毕竟协议就那么几十个字,围绕一些细节问题,将来会不会有人扯皮赖账很难说。只有进行了现场录像,才能提供充足的证据材料,才能确保协调不做无用功。“这也是亏了现在手机普及,摄像变得方便了,要放在以前,我们也不好接手处理你这起案件。”村干部一席话,说得郭某连连点头。
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一起创新的全程录像调解在村委会展开了。从头到尾两个多小时的交涉,全部被摄录下来。最终,肇事者答应赔偿郭某医药费、营养费、误工费合计近10万元,一纸协议顺利签定。对于这次调解的结果,双方均表示十分满意。
·县调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