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县某小区发生一起打架斗殴纠纷,素无瓜葛的邻里二人,因为一点小事,产生了冲突,还闹到了社区。要说起来,这还得归咎于酒精惹的祸。
现年51岁的唐某,家住在小区16幢的三楼,由于工作关系,唐某经常要参加一些应酬,他的“大酒量”是出了名的,在酒桌上更博得了一个“拼命三郎”的称号。虽然每每都喝得醉醺醺的,唐某总能按时归家。妻子儿女对这一状况也习以为常了。谁曾想,就在前几天,出事了。
“啪,啪,啪”,中午时分,唐某又喝得烂醉,独自一人回家。昏昏沉沉的他,凭着记忆找到了自家所在的居民楼,晃晃悠悠地爬上去,然后,就是一通乱敲。这也是他的老习惯了,只要敲几下门,就会有人迎出来,将他接回家。可不知怎么的,这次没人来开门。醉酒的唐某,二话没说直接换手为脚,对着门就是几脚“咚!咚!咚!”。
门后终于有动静了,酒壮人胆的唐某,正要借机发作一回。却不料先被里面的人劈头盖脸一通臭骂。定睛一看,开门的不是妻子,也不是孩子,而是邻居老韩出现在了门口。
猛然一震的唐某,似乎也变得清醒了一些。他定睛一看,站着的是老韩不错,他再看楼梯口规规整整写着“2”。原来喝过头的唐某,少爬了一层楼,就以为到家了,还踹了邻居家的屋门。
本来道个歉,说几句好话还有挽回的余地。可这酒精作祟,唐某被对方一骂,也意气用事起来。于是,顺理成章地对骂、开架!结果,一通揪闹,让双方两败俱伤。
当地居委会主任主持了事后协调,她因势利导地对吃了苦头的两个人展开劝解。同时,恰到好处地进行释理说法。劝导二人互谅互让,把这次小冲突当成是今后生活的借鉴,从此更加敦睦友善。已全然清醒的唐某愿意接受教育。他对自己的不当做法追悔不迭,并作了自我检讨,他一再地说:“酒精害人不浅啊!”
(姜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