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赔偿意见不一引纠纷 调解远程协调立解决
发布时间:2019-09-27   来源:宝应日报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1751 

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悄然改变。以往需要几天才能办妥的事,现在只需一个电话就能搞定。通过远程协调,引导纠纷案件快调快结,其效果十分显著。

一名头扎纱布,才4岁的小女孩怯生生地站在其母亲背后,对面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两名成年人四目相对,现场气氛剑拔弩张,站在中间的是社区调解员。这场争执源于几天前一场不算小的事故。老奶奶的孙子因为调皮,用石子将小女孩砸得头破血流。所幸送医及时,小女孩并无大碍。可为了赔偿的事,两位家长却始终无法达成一致,只得找到了调解员。

照理说,未成年人对他人造成伤害,其家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此次赔偿的事却耽误了很多天,一直没个说法呢。被要求担责的男孩奶奶一直这样回应:“我现在手头没钱,儿子又在外地,你叫我一个老年人怎么办啊?”她的意思很清楚,责任照单全认,但赔偿的事,眼下就别指望了。自己不但拿不出钱,也不懂得如何走程序,要寻求配合,就等孩子父亲回来吧。

“这可等不起。”不仅女孩母亲提出反对意见,作为中间人的调解员,也很不以为然。调解员明确指出,依照法律规定,小孩的第一监护人是父母。可作为孩子的奶奶,说出这样的话,未免有推诿卸责的嫌疑。如果真要等小孩父亲回来再协调,那就太耽误事了。幸亏这起纠纷并未闹大,调解员不慌不忙地说出了四个字:“远程调解。”

是啊,干嘛非要见面协商呢?按下电话的免提键,调解员当场拨通了男孩父亲的电话。在一通简明扼要的情况介绍之后,紧接着一轮释理说法。从监护人职责说到赔偿义务,再说到可以帮忙做工作,争取对方谅解,只听见电话那头不断传来“好的,好的”的应答声。电话里,小孩的父亲爽快地作出表态,一切可以由调解员做主,自己愿意依法进行赔偿。当然,临末了,调解员也没忘记就赔偿标准给出一些必要解释。同时,他还建议男孩的父亲通过网络转款的方式,尽快履行自身义务。

挂断电话没多久,女孩母亲就收到了一条微信提示信息,1000元的补偿款第一时间就到账了,而这时距离实施调解才刚过去半个小时。好多天悬而不决,甚至还准备再等上一段时间再解决的问题,通过一次远程交流,顺利达成了一致意见。女孩的母亲感激不尽,男孩的奶奶也是无话可说。纠纷彻底解决了。

许多时候,用老旧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往往容易忽视了那些更便捷的途径,远程调解,作为一种新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如何借助于便利的工具,物尽其用,减少周折,值得进一步学习。。

·县调处中心·​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05029266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