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有这样一对好友,为了债务问题把关系闹僵,又因矛盾激化、砸坏电器而找人调解。虽然事态终究归于平息,可任性冲动的债主朱先生,也为此承担了不轻的赔偿后果。回忆起自己一时的鲁莽行为,朱先生后悔不已。这一幕,就发生在不久以前。
事发当天晚上的11点多,酒后微醺的朱先生来到其债务人何小姐家里。没聊上几句,朱先生就将话题扯到何小姐所欠6万元债务的问题上来。借着酒劲,朱先生的胆子放得越来越开。他不仅拍桌子、敲板凳地要求何小姐立即当面给个说法,做个了断,还在何小姐规劝他酒醒后再谈时,耍起了酒疯。朱先生对着何小姐家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一阵乱砸,还将她家的移门给撞坏了。本来是要债,现在却变成破坏,何小姐也不再忍气吞声。第二天一早,她就向社区调委会提出了争取赔偿的申请。
来到调委会的朱先生,此时酒早已全然醒了。面对自己闯下的祸,他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看着表情严肃的调解员,以及站立一旁盯视的何女士,朱先生干脆表示愿意赔偿,同时他也一再声明,自己是酒后失态,并非存心制造事端。他请求调解员给帮忙说和,千万别让对方追究法律责任。
“我并不想追究他的法律责任,但他砸坏的东西必须得照价赔偿。”身为朋友,又听了调解员的劝导,不想把事情继续闹大的何小姐,作出了理智选择。她也赞成在保留情面的前提下,协商解决问题。
一方无意深究,一方又怕承担法律责任。以各自的和解意向为基础,调解转入了协议赔偿阶段。“什么?要赔4万元?”当场蒙圈的朱先生,不由得惊呼出口。一时的任意妄为,换来的是沉重负担。主张赔付2万元的朱先生和坚持索赔4万元的何小姐,都希望减轻自身的经济负担。因之,双方始终找不到意见的契合点。对于讨价还价拉锯战的激烈程度,调解员早有预期。
如果是私下协商,这事还真难谈成。好在,还有调解员给提供参考意见。考虑到何小姐尚有欠债未还,调解员发出建议,要朱先生按照3.2万元的标准,多做些赔偿。同时,他也劝何小姐直接将抵扣后的剩余欠款,一步到位进行偿还。这样一来,不仅新账旧债能一笔勾销,朱先生、何小姐也能借着冲突的解决挽回旧日友谊。
最终,对于这一公平合理的调解建议,双方均表示可以接受。并现场履行了相关手续。交付了剩余2.8万元欠款的何小姐,无债一身轻,自然是面露喜色。只留下朱先生在一旁深深叹息。“任性使气要不得,砸毁了别人东西,还得要自己赔。只当是花钱买教训吧。”调解员用这样一席话,对朱先生进行安慰,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向他发出了为人处世的提醒。
·县调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