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城区的陈阿姨,嫌女儿平时花钱厉害,且屡教不改。气愤不过的她,竟请来了调解员,让给女儿小朱做做工作。可在详细了解事情原委之后,调解员的表态却让她意外。调解员不仅劝陈阿姨平时多和女儿沟通,还建议她不能照着老经验说话、处事。
“我这女儿实在不像话,别人的子女怎么就那么听话呢。”陈阿姨絮絮叨叨地对着调解员一顿倾诉。她不是第一次为花钱的事和女儿闹矛盾了,不过找到调委会,请专人协调处理这一问题,却是头一遭。从她满面愁云,不难看出她的被逼无奈。
做调解工作,就得有求必应,调解员很快赶到了陈阿姨家。搬到“援兵”的陈阿姨,是信心倍增,一进门,就将女儿数落了一通。从有小孙子后,家里骤增的玩具、营养品,说到女儿在个人消费上的无度;从老夫妻俩的省吃俭用,不乱花一分钱,说到操持家庭的不易。满心的怨愤与不满,表露无遗。在陈阿姨看来,节俭是美德,女儿这样铺张浪费,那就是大错特错。
“对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意外的是,调解员并未如陈阿姨所愿开口就对小朱进行批评。相反地,他却要小朱先谈谈自己的看法。“我不想和她吵,可不管买什么,她都说我大手大脚。她自己连过期的食物都舍不得扔,比如牛奶,尽拣快到期的买。为了她身体着想,我偶尔才和她顶嘴。”谈到彼此争执的问题,女儿小朱也是满腹委屈。
面对调解员就“吝啬”表现所作的求证,陈阿姨那局促的神情,让调解员对于这场是非争议,迅速有了一个基本判断——这背后,就是人们常说的“代沟”问题了。不少家庭中老一辈表现出的过度节俭作风,给亲情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由此引发的代际冲突不在少数。抓住了矛盾症结的调解员,开始以陈阿姨为主要沟通对象,展开疏导教育。在措辞上,调解员注意把握分寸。从食用过期食品对家人身体的不负责切入,谈到现在年轻人抚养小孩,更加注重科学哺养和教育。调解员用生活水平提高的生动事实和居家过日子有进有出的常识,有理有据地评摆事理。在委婉地提出批评意见的同时,调解员也积极鼓励身为长辈的陈阿姨,思想上要与时俱进,勇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与新生事物。
一分为二地,对于陈阿姨勤俭朴素的一面,调解员还是表示相当理解的,但关键还要把握好一个“度”。这对母女之间的纠纷是个非常现实且常见的问题。调解员表示,希望母女二人,今后遇到分歧,要平心静气,尝试着多沟通。
“您说的对,是我的嘴啰嗦了些,以后注意多听听女儿的意见。”听到陈阿姨的这一番表态,调解员轻轻点了点头,笑着离开了。
·县调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