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城区的荀某,只有郑某这一个独生女儿,眼见90后的女儿,今年已经29岁了。心中着急其婚事的荀某,屡屡找人给女儿物色对象,可每次和相亲对象见面说不上几句话,郑某就将男方给回绝了。一而再,再而三地谈不拢,让荀某心中有苦难言。由于实在无法忍受女儿的“挑剔”,一气之下,荀某径直拉着女儿走进了社区调解室,要求调解员给郑某洗洗脑子。
一见到调解员,荀某就如同找到了知心人,滔滔不绝地抢先讲开了。她抱怨说,现在身边亲戚朋友的孩子,一个个成家立业,有的都已经有了下一代,可自己这个倔强的女儿,不管是怎样的相亲对象,一概看不上眼,不是挑长相,就是挑人品,要么就是挑工作。世上哪有那么十全十美的人呢?眼看过了30岁,就要成大龄剩女了。荀某表示,希望调解员给想想办法,帮忙劝说女儿今年把婚给结了。
对于荀某这样心急儿女婚事的家长,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并不少见。可这样带着女儿走进调解室,要求调解员给处理“家事”的,调解员也是头次遭见。
弄明情况的调解员开始与郑某攀谈起来。通过听取郑某的解释,调解员了解到,除了没有遇到合适的人选以外,郑某还有一个心结,就是其工作一直没有稳定下来。有追求的她,不愿意在没有坚实基础的情况下,组建自己的家庭,自然对父母的逼婚存在一些抵触情绪。交流中,郑某始终对自己未来的婚姻抱有很高期许,她并不认同自己已是大龄难嫁的说法,在她看来,身边情况相似,甚至30多岁还没有嫁人的女孩比比皆是。
面对认识、情绪上都严重对立的母女,调解员选择了“缓着陆”的沟通方式,针对郑某的固执己见,调解员以一个长辈的阅历见闻为依据,有理有实地展开劝说,着重说明了见好就收的道理,教育她要体谅父母的苦心,学会换位思考。而对于表现得过于焦虑的荀某,调解员则主要是进行了一些安慰,提醒她,要懂得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要等女儿的态度有所转变后,再提婚事不迟。当然,在沟通的过程中,调解员也没有忘记针对荀某“逼女成婚”的做法,温和地提出一些批评意见。在重申婚姻自由原则的基础上,调解员建议荀某要懂得放手,学会与子女间达成默契,这样才能求得最美满的结果。
在调解员和风细雨的推促下,荀某、郑某一对母女最终在婚姻问题上达成了互信协议。双方将有不同意见,先加强沟通,听取彼此的合理化建议这一条写进了协议。同时,做女儿的作出承诺,将会转变认识,学习灵活变通地处理问题,做母亲的则答应,会在等女儿真正同意之后,再托人做媒。从走进调解室时的互不相让,到携手满意而归,母女间的认识分歧在小小调解室里烟消云散。
(县调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