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本,男,今年50岁,望直港镇马垛村人,200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起任马垛村乡村医生,现为马垛村卫生室室长。近30年来,他在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心血。他对待留守老人,就像对待亲人一样。王士本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连年被镇村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1986年,王士本跟随当地著名老中医学习中医,在县卫校学习两年后,在马垛村卫生室担任乡村医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仍旧将业务知识的学习摆上重要位置。他先后到南京医科大学、扬州中医院进修。王士本凭着日积月累的丰富临床实践经验,成了四乡八里的“名中医”。2017年,村卫生室在他的努力下,也成功创成了“扬州市示范中医卫生室”。
医术高超,王士本却从来不会收取村民的高费用。本村现年77岁的仲怀英,曾经因为面部神经麻痹来到村卫生室进行针灸治疗,一个月不到就痊愈,一个月的医药费用才400元。仲怀英也曾打听过,像他这样的病,如果到大医院,至少需要几千元。
子女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看家守院,独自居住的老人身体状况也难以得到保障。马垛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村民外出就诊十分不便。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的开展,解决了老人的难题。经过王士本和他的健康团队共同努力,马垛村一般人群签约率达35%,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0.2%,特殊人群签约率达100%。签约后,每天需要上门看诊的病人非常多,半夜或者恶劣天气出诊也是常事。去年1月的一天上午,屋外大雪纷飞,王士本接到袁家组一外出打工人员电话,称父亲赵士清高热咳嗽,没人照顾。王士本立即带上医疗物品冒着大雪赶到患者家中问诊、照顾,直到患者病情稳定后,王士本才走回家中。等他回到家已是下午两点多钟,早已过了午饭时间。经过连续一周的治疗,赵士清的病情得到控制,后续再好好调理即可完全康复。赵士清的儿子知道父亲已无大碍,在电话中连声道谢,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马垛村全村人口3800余人,65岁以上550人。对于老人,除了用医疗技术治疗外,王士本还坚持从心理上、精神上抚慰老人。平时,他与老人谈天说地,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健康知识;每年定期给老人体检,指导老人合理用药、适量运动。久而久之,老人的慢病控制成效明显。对于一些特殊的病人,王士本更是关爱备至。村里79岁的老人柴芳森,两年前患了癌症,在正常用药的同时,王士本隔三差五上门,陪老人聊天,帮助老人购买了收音机,让老人听喜欢的淮剧。两年时间过去了,柴芳森的病情一直很稳定,走起路来很有精神。
近年来,随着王士本医疗技术的提高,尤其是中医诊疗声名鹊起,南京、上海、扬州等地不少民营、私营医院想高薪聘请他。可王士本始终不为所动:“钱再多,也只是数字而已,能治好乡亲的病,才是价值连城。能把自己的医疗技术本领用于服务乡亲,我的心里就会感到幸福。”
“乡亲们需要我,老人们离不开我,我会一如既往把工作做好,全力当好村民健康的‘守门人’”。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乡村医生王士本真心为患者的博大情怀。(赵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