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地基卖亏想赖账 调解周旋有主张
发布时间:2019-07-30   来源:宝应日报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1798 

近日,射阳湖镇某村村民顾某找到镇里的调解员,称有人强占了他家的地基,还说自己多次出面交涉,都没有结果,现在只能指望调解员出面给讨个说法了。由于正值扫黑除恶的风口浪尖,针对村痞乡霸排查的触角也延伸到了最基层。这样的事情,当然有必要搞清楚,弄明白,如果真的有人强占他人资产,不仅是调解员要出面说话,当地的派出所也要出警。所以,调解员马上就将同村的蔡某喊到了调解室。

“说我占用了他的地基,我根本就没有。”一走进调解室的大门,刚说了三两句话。蔡某就开始大声叫屈,他说自己从来都是老实做人,本分做事。现在社会都是凭合同说话,自己虽然是个普通农民,但也明白这个理。“这块地基是我从顾某叔叔的手上买的。”对于这件事,调解员也觉得有些蹊跷,当事人蔡某将近70岁,而顾某还不到40岁。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去抢他一个年富力强之人的地基,不太可能。到底是经验丰富,刚接触一些表面信息,调解员就给出了一个倾向性的基本判断。

“既然是你叔叔把房子卖给了蔡某,你没有理由再去找他了呀?”面对调解员的发问,顾某表示,他的叔叔压根没有通过他,就把地基给卖了。也就是说,对方是越俎代庖订的协议,这样的协议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对此,调解员心中自然清楚,那么,可不可以先就委托关系是否成立做一些调查呢?

调解员提议,由顾某出面找到其叔叔,就是否存在委托关系,给出一份书面答复,如果是顾某叔叔私自卖了地基,也好据此来追责。顾某立即提出反对,他表示,既然是蔡某占了他的地基,他就只认着蔡某闹。至于其他人,他不想去找,也没能力去提供什么证明。

顾某不愿意联系他的叔叔,显然是有所顾虑。如果由调解员出面联系,结果可能就变成一场无休止的争辩,最后,不但无助于解决问题,还可能给说谎者以混水摸鱼的机会。顾某的叔叔究竟有没有取得授权卖房?面对着空口白牙的双方,调解员陷入思考,调解工作的魅力,在于从细节中挖掘线索。可是,证据又在哪里呢?

由于顾某和他的叔叔无法事先沟通,蔡某买地又肯定交了钱。那么钱的去向就成了一个关键点,如果说顾某的叔叔没有取得授权,那么钱就不该交到顾某的手上,如果钱在顾某叔叔的手上,那么他就该把钱给退出来。灵机一闪,调解员就钱在谁的手中进行发问。面对调解员直截了当的提问,顾某无言以对。“钱,你叔叔收了,应该也是给你了,之前你肯定是跟你叔叔商量好的。”调解员一语道破了事实。

“地基卖的贵贱已成定数,现在再讨回肯定不合理!”事情已然明了,顾某通过他的叔叔卖地基给蔡某,事后又想反悔。他所谓的不知情,不过是一种托词。因为绕不过已经收到钱这一事实,顾某最终无法自圆其说,只好背弃前言。这时的顾某终于和盘托出了真实想法。他告诉调解员,自己是觉得地基卖亏了,想要对方再加一点钱。不得而已,才走了赖账这步错棋。认清现实的他,只能遵守前约,并在调解协议上签了字。

于细微处探真情,于细节里见真功。一场赖账纠纷闹腾腾上场,终又各得其宜获得了解决。调解在服务群众、排忧解难的道路上,还有更多、更繁琐的问题等待着被破解。调解员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县调处中心·​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05029266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