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县人医“四大中心”打通“生命绿色通道”
发布时间:2019-05-07   来源: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2464 






5月3日上午10点钟,一位54岁的中年男性因突发胸痛来县人民医院急诊就诊。查心电图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此病极其凶险,死亡率极高。此时,最有效的治疗是立即上手术台。急诊医生边跟患者家属沟通,边迅速地启动了胸痛中心绿色通道程序。胸痛中心立即给予患者必要的口服药物,护士立即开通静脉通道给药,检验科也迅速地完成必要的检验,导管室的技师同时启动了DSA设备,导管室护士准备好了所有手术器械及药物,心内科的医生迅速赶到导管室准备手术。此时此刻,“时间就是生命”,早一分钟开通血管,就能多挽救一点濒临死亡的心肌,对患者的生命和预后都有着极大的关系。医院专家通过介入治疗的方法开通闭塞的血管,全力抢救岌岌可危的生命。一切都是那么迅速、紧张、但又有条不紊。 造影结果示最重要的一根冠状动脉闭塞了,患者已经开始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经过紧张而又熟练的手术,成功开通血管并植入一根支架,患者的生命体征立即恢复了正常。手术结束已是下午一点钟了,尽管医生护士疲惫不堪、饥肠辘辘,但他们望着转危为安的患者,心里只有成功挽救生命后的喜悦。

医院负责人介绍,胸痛中心是县人民医院“四大中心”之一。 近年来,县人民医院先后组建了胸痛中心、创伤救治中心、卒中中心和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正是有了“四大中心”,“生命绿色通道”在县人民医院变得更加畅通,群众健康服务需求得到了高质量满足。 “五一小长假”期间,县人民医院4天门诊量达3995人次,急诊人数921人次,住院294人次,成功施行各类手术26台,“四大中心”圆满接受了 “五一小长假”的考验。

“急性胸痛”是急诊科常见的就诊症状,涉及到多个器官系统,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等。快速、准确鉴别诊断是急诊处理的难点和重点。由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成为急性胸痛患者需要鉴别诊断的主要疾病。以往,该院接诊到“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或者进行药物保守治疗,或者转上级医院治疗,造成了患者要么不能及时得到最有效的治疗,要么并发症多、预后差,要么承受转院途中极高风险的局面。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去年9月,县人民医院成立了“胸痛中心”。通过急救医疗系统、急诊科、心内科、影像学科等多学科合作,县人民医院可以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对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的分类治疗,从而提高了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能力,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性或者避免心肌梗死发生,并准确筛查出心肌缺血低危患者,达到减少误诊和漏诊及过度治疗,以及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目的。医院胸痛中心拥有最新的荷兰飞利浦DSA Allura Xper FD20,此设备作为世界上占有率最高的DSA设备,也是目前国际上先进的血管机。作为江苏省人民医院的技术支持医院,省人医不仅派遣专家亲临该院参与治疗,而且与该院构建了先进的远程会诊系统。通过此系统,由国内顶尖知名医生组成的专家组可以随时、即时指导疑难、复杂病变的治疗,如临现场,从而把治疗风险减低到最低。自从该院成立“胸痛中心”以来,成功地救治了数十例急性胸痛患者。通过急诊PCI手术成功挽救了十余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给整个宝应及周边地区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重度创伤(复合伤)已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重大疾病之一。为提急危重创伤类疾病的救治效率和水平,县人民医院整合急诊科、120急救站、外科各亚专科、重症医学科、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资源,于去年1月正式全面启动了市级创伤救治中心建设 。按照建设工作要求,该院加大投入,对急诊科等科室进行功能布局和局域改造,并配备和升级了相关的急救设备,建立微信工作群,开展了创伤类疾病早期鉴别诊断、早期处理、绿色通道快速启动等培训和实战演练,实现了从事件发生、120转运、到入院后辅助检查及紧急救治等过程的无缝对接,短时间内建立起了更加完善通畅的生命急救绿色通道。2018年9月初,扬州市卫计委专家现场考核验收,确认该院创伤救治中心建设符合市级标准,顺利通过市级验收。5月1日,宝应高速上发生两辆轿车追尾车祸,共有7名患者送至该院。通过紧急伤情评估,创伤救治中心按轻、中、重对患者进行标志及病历编号登记;严重伤情者快速给氧,建立静脉通路,监测生命体征,同时全院范围的调度,通知有关科室腾出床位,快速进行辅助检查后收治入院进一步救治;对轻伤患者派专人陪护进行检查、伤口处理、治疗,并给予心理疏导,提供午餐、饮水等生活帮助。整个救治过程稳、准、轻、快、沉着冷静,现场指挥得当,使得伤员得到了妥善救治。

过去,人们到医院听到的无非就是“内外妇儿科”。如今,随着科学进步和医学发展,“神经介入”一词渐渐走入了大众视野。今年4月,为了第一时间救治患者,县人民医院以神经内科为主体,急诊科、神经外科、医学影像科、检验科为依托,成立了卒中中心。卒中中心开展24小时急救服务和卒中防治,全面覆盖脑血管病预防、标准化药物治疗、急诊溶栓、介入手术取栓、卒中后期的康复训练和卒中健康管理,为患者提供内外科一体化、治疗康复一体化的脑血管病全程诊疗。卒中中心成立以来,神经内科2病区率先开展介入微创治疗,在院领导的支持指导下,科副主任缪茂军携技术团队陆续开展脑血管造影、缺血性脑卒中药物溶栓、颅内动脉瘤填塞治疗。在院前的急救中,首先要求患者及家人对疾病早期表现有所认知,能够在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争取抢救时间。在院内的救治中,神经内科将重点放在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的建设上,使患者到达医院后不耽误任何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治疗。患者到医院后,卒中中心会进行一个系统的检查和诊断,包括头部CT的检查以及抽血的化验等。这类病人会优先于其他病人。目前,院内50%的患者溶栓时间已缩短为45分钟,静脉取栓治疗在1小时内开始。通过优化救治流程,缩短了卒中患者从入院到治疗的时间,使发病者得到更快速精准的联合诊治,有效降低了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5月1日,今年60岁的患者王女士突发头痛5小时人院。患者头颅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CTA见右侧后交通动脉瘤,这种动脉瘤如果不治疗,死亡率将达100%,神经内科2区缪茂军副主任立即汇报分管院长周茂松,院领导对其给予高度重视。患者王女士是县人民医院院首例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治疗患者,卒中中心联合相关科室举行院内会诊。最后在患者家属同意下,入院后第二天行“DSA下全脑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在麻醉科和介入室的配合下,经过2个多小时的努力,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术后精神好,无恶心呕吐等,病情恢复顺利。副院长周院长介绍说,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是神经介入的最高境界,操作难度系数非常之大,县人民医院在上级医院专家的指导下开展了此类手术,标志着人医卒中中心已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

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一直肩负着全县危急重症孕产妇的抢救工作。在卫健委的统一安排下,于2016年成立宝应县孕产妇危急重症抢救中心,2018年通过扬州市评定验收。该中心由产科、妇科、ICU、新生儿科、心内科、呼吸内科、肾内科、普外科、麻醉科、血液科以及输血科、检验科等组成。 中心包括ICU固定床位一张,妇产科病区床位40张。中心成立后完善硬件配备,添置了新式产床,新生儿复苏台,新生儿复苏转移床,母胎监护仪,新生儿监护仪。条件的更新为中心的运转提供了可靠保证,现中心能常规开展无痛分娩,即刻剖宫产,产钳等手术,依托综合医院各专科的技术支持,抢救妊娠期高血压,产前子痫,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血栓性疾病,妊娠合并阑尾炎,妊娠急性脂肪肝,妊娠期胆汁淤积症以及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有并发症的多胎等危重孕产妇。中心成立三年来,共救治各类危急重症孕产妇多名,抢救成功率100%。5月1日上午刚下班,突然由城区一家医院转入一名孕妇。该孕妇孕38周,胎盘早剥、血小板2万5,正常人血小板是10万-30万。按照妊娠风险五色评估,这两种均为最高风险红色,在正常情况下红色必须转三级医院治疗。但由于患者病情危重,转院途中母儿肯定会有生命危险。在危重症救治中心组长周瑛主任主持下,李红霞副主任,吴双医师共同抢救,麻醉科,输血科,检验科等通力合作,立即手术,母子平安。术后加上护理部精心护理,现在患者各项指标基本正常,择日出院。

“县人民医院诊疗服务已实现了质的飞跃,不少疑难复杂手术的顺利施行,在过去想都不敢想”。提起“四大中心”建设,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周茂松感慨不已。他表示,医院将抓住三级医院创建之机,狠抓“四大中心”建设,不断加快转型升级,切实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内涵质量建设,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交出一份又一份满意答卷。 (刘延龙 潘心宇 晏一丹)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05029266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