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刘文元率队拦截敌粮船
发布时间:2019-03-27   来源: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2921 

刘文元,鲁垛镇贾林村人,1921年10月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43年参加革命,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47年7月开始,先后任陶林区长、陶林区委书记、夏集区委书记、县公安局局长等职,1964年6月病逝。

王光友,鲁垛镇陶林村人,1925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46年参加革命,1947年任陶林区三林乡治安员,1948年3月在宝应县官庄战斗中牺牲。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之间矛盾逐步升温,国民党一边假意和谈一边变本加厉地抢占地盘,准备发动内战。重庆谈判破裂后,国民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 发动全面进攻。1947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全国范围内的解放战争风起云涌、捷报频传,宝应也是如火如荼。可是驻扎在宝应县内的国民党部队会同还乡团不断对我地下党组织、游击队进行抓捕和杀戮,抢夺农民财物,我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与国民党及还乡团展开了机智勇敢的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1947年秋天,农民的稻子还没有完全收下来,可是驻扎在宝应城的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就开始下乡抢粮,还乡团依仗国民党反动派的势力,更是为虎作伥,横行乡里。

9月26日清晨,宝应东荡地区刮起了3到4级的东南风,也正是帆船驶向宝应城的好时机,上午十一时左右,恶贯满盈的还乡团头目季某带领几十个还乡团分子,依靠陶林国民党反动派驻军的庇护,将周边抢夺来的粮食用三十多条木帆船从陶林出发,沿着宝沙河(现在称之为宝应大河,也是当初宝应城通往东荡地区的唯一一条水上交通要道)运往宝应城。

国民党还乡团这一强盗行径被陶林区委、区政府获悉后,迅速决定选择适当的河道及时拦截敌人粮船,在对沿途河道进行了认真分析后,制定出缜密的方案。

从陶林到宝应城有近50里水路,当天下午1时许,正当敌人毫无顾忌、得意忘形地行驶到朱斗以西何家一带的三里荡时,突然芦苇丛中响起接二连三的枪声,前头粮船的桅杆被打坏,瞬间帆篷哗啦一声脱落下来,站在船头带着望远镜的敌人被打伤。紧接着河道两边的芦苇荡里划出几十条小船出来,以陶林区区长刘文元率领的王光友等区游击队神奇般地出现了,吓得这股敌人呆若木鸡、神魂颠倒,排成蛇状的运粮船队首尾相撞,乱作一团。船上的敌人有的被打落水,有的弃船上岸逃跑,怕死的跪地求饶,只有少数还乡团分子还指望陶林和鲁庄据点的敌人前来增援,继续在负隅顽抗,战斗十分激烈,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当场击毙还乡团分子5人。在刘文元的指挥下,区游击队采取夺下一条船开走一条船的办法,先后截下28条粮船。当增援的敌人赶来时,区游击队早已将截获的粮船转移至安全地带。

古人云:“水能载舟,水也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千古一理。中国共产党凭借着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国民党美式装备的800万精锐部队,依靠的就是像千万个刘文元和王光友等人民群众的力量。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共和国诞生而无私奉献的人民英雄,要牢记他们威武不屈、百折不饶、视死如归的精神,不忘初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前行。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05029266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