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只要有一点慈怜之心;一个人经常做好事就不容易了,需要有爱心,更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今年53岁的朱红勤,是扬州和汇服饰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朱红勤自己走上富裕之路,不忘回报家乡,为家乡扶贫帮困作出了许多努力,他热爱家乡,奉献家乡,赢得当地干部群众的一片赞誉。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朱红勤只身在深圳打拼,他勤学好问,学会服装裁剪缝纫、打板外,渐渐学会了经营管理之道。十年前,他毅然回乡,在县经济开发区白手起家办起了和汇服饰公司,凭着一股韧劲和坚定信念,打拼出一片天地。目前,该公司年开票销售超3000万元,员工超400人,在众多服装行业中,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赢得发展空间。
公益事业他赞助
朱红勤自回乡办公司后,不管生意多忙,他总会抽空回到王通河村光辉组老家看看转转。王通河村临近柳堡集镇,但自有资源匮乏,是工业基础较薄弱的贫困村。朱红勤每次回村,都与村干部商讨村级经济如何发展事项,帮助出谋划策、招商引资等,尤其在帮助王通河村打造美丽乡村之时,积极出资出力。去年,该村在环境整治中,遇到了经济困难,朱红勤一次性地带头向村里捐款5000元;今年,王通河村庄绿化创建,他又捐款5000元,用于购买桂花和香樟等花木。王通河村光辉组早年筑水泥路时,缺乏资金,工程未全部完成,群众多次向村里反映,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日前,朱红勤自己拿出50000元交给村里,并承诺帮助村组进行募捐,确保筑路工程在今年上半年开工,村民闻讯称赞。
困难对象他帮扶
朱红勤对扶贫攻坚号召自觉践行并积极参与其中。去年底,给村里低保、低收入户送去10000元,他还积极筹资购买各种生活用品,在春节前,一家一户把慰问金和慰问品送上门。陈林组70多岁的老人强国家,因胃病二次住院手术,接到朱红勤的资助后,感动地说:“朱老板给我这么大的帮助,我真心感谢,世上还是好人多!”朱红勤在帮助困难群体的同时,还力争将无门路、无技术、无手艺,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吸收到厂里打工。由于王通河距县城40公里,公司先后吸纳20多名贫困家庭人员,免费提供吃饭住宿,并实行与企业员工同工同酬。
弱势群体他关心
朱红勤有个姐姐,当年因患癌症,没钱治疗病逝,直到现在他还深抱愧疚之意。对家乡的弱势群体,朱红勤总是热心、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重点圈定在伤残退复军人、残疾人、大病重病等对象上,仅去年至目前已帮助12户。火箭组今年78岁的退伍军人夏美友,因患肺癌需长期服药,朱红勤主动送去500元;光辉组残疾人周如军,父母年衰,生活无来源,朱红勤隔三差五就给他送去500元。朱红勤常说:“对这些困难家庭,我将会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王通河村支书夏永盛说,村里12名困难对象,朱红勤每年都像发“定补”一样送去500元,帮助他们渡过生活难关,也为村里实施扶贫攻坚工作,做了榜样,带了好头。
·袁启新 高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