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整治行动持续推进,一批影响生态环境的养殖场或被关停,或搬迁,乡村面貌为之一新。然而,仍有一些散布乡间的农家猪圈、鸭舍等,未被纳入整治范围,因之引发的矛盾不在少数。不久前,望直港镇望直村就发生了这样一起纠纷,幸得当地调解员及时介入,才得以定纷止争。
村民朱某和杨某是邻居,朱某家的猪圈就砌在两家屋舍之间,虽说地方不大,但时常传出难闻气味,污水漫溢,让杨某一家很是头疼。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263”整治宣传力度加大,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普遍增强。为了猪圈的事,两家人先后谈了好几次。杨某认为,猪圈离自家住所太近,影响生活,他要求朱某搬走猪圈。朱某始终置之不理。在朱某看来,自己只是散养了两头猪,平时注意清理就行。为此,两家人没少起纷争。
一来二去,这事就反映到了村调委会,调解员很快来到现场。在仔细勘察猪圈周边环境后,调解员便尝试和朱某沟通,从人情到事理,从政策到法规,调解员花费了不少口舌,可朱某却不为所动。朱某的理由是:场地不好找,搬得太远不方便;搬迁代价很大,自己独自承担,不公平……总之,朱某坚持“不搬”。
朱某的回答也不无道理,调解陷入了僵局。是否能以整治代替搬迁?又该如何整治?调解员陷入了思考。
“可不可以利用一下化粪池?”围观村民的一句话,一下子点醒了调解员。猪圈不远处就有一座小型化粪池,如果将排污口与化粪池连接起来,并对化粪池加以扩建,猪粪及其他垃圾就可以直接排入池中,不但矛盾可以化解,附近居民也能从中获益。
找到思路的调解员赶紧召集朱某、杨某,展开交流。对于扩建化粪池的提议,二人一致表示赞成。特别是朱某,他表示,只要能免于搬迁,什么都好说。
得到了确切的答复,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调解员便主动当起了“跑腿员”,先是联系镇环保办,拿到环境整治的有关文件,作为工作依据;接着又赶到村委会,向村干部当面说明情况,争取有力支持;再对接施工队,带领施工人员查看现场,就施工方案展开认真讨论……一段时间的奔波忙碌之后,一座6米宽正方形崭新化粪池修建成功。新扩建的化粪池连通了周边多户居民的排污管道,朱某家猪圈产生的猪粪、污水也可以直接排入其中。化粪池上方还作了密封处理,可以有效防止气味扩散。
看着崭新的化粪池,杨某和众乡邻都满意地笑了。一度剑拔弩张的邻里关系恢复了和睦。省了钱、办了事的朱某更是紧握着调解员的手,连连致谢。朱某还作出郑重表态,今后一定会自觉接受监督,与大家一道维护好乡村的环境卫生。
·祁莉 姜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