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此,记者日前邀请宝应县委党校函授科教员陈伟进行了解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人民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同时,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使得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和环境更为复杂,社会矛盾风险增多,也给社会治理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挑战和新要求。
宝应县委党校函授科教员陈伟说:党的治理理念不断深化。面对新形势下社会治理的新要求和新任务,五中全会适时提出要大力构建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我党治理理念的升华,体现了党对社会治理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精准把握,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
共建共治共享是执政党治理理念不断提升和治理实践不断拓展的结果,体现了执政党对公共治理理念的吸纳认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积极调整、国家治理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正确回应。既是新时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建设方向,也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定位提供了依据。党政决策者和职能部门应借此顶层设计指引,为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在国家社会治理中健康成长和担当使命营造良好的“善制”环境。
陈伟认为:精准把握共建共治共享的内涵。共建,即共同参与社会建设。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共治,即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实现“共治”,必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党委和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共享,即共同享有治理成果。强调通过社会治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记者:蔡健 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