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三点多钟,家住射阳湖镇平江村乔家组的王吉祥就早早地起床了。收拾完后,王吉祥带上手电筒,撑着小船,前往合作社养殖龙虾的地方开始了每天的收虾工作。在王吉祥娴熟地操作下,一个个长长的地笼拖了上来,一只只活蹦乱跳的龙虾被倒了出来,“小的要放回去再养养。”不一会儿,王吉祥就将船上的容器装满了,“等一下要先去过秤,然后再到合作社进行重新分拣装车。”王吉祥告诉记者,自己一般忙到早上七点钟,就可以收工了。“白天和晚上,我只需要再过来巡查几遍就行,防止有人偷倒龙虾。”
今年59岁的王吉祥,孤身一人生活,是村里的低收入农户。之前一直在外地打零工维持生活,由于身体不好,就回到了家乡。后来身体好转,但是因为年纪大了,出去很难找到事情做。“我就一个人,不赚钱怎么生活。”正当他为生计发愁的时候,村干部主动找上门,问他愿不愿意去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工作。“去,当然去,在家门口就能工作,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去。”如今,每到龙虾收获的季节,王吉祥每天都有200元的收入。“现在一年下来,大概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再也不愁生活没有保障了。”王吉祥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其实,在平江村,像王吉祥这样受益于小龙虾产业的贫困户还有很多。在该村两委班子的努力下,都实现了增收脱贫。“现在有二十多户贫困户在合作社里打工。”平江村党支部书记郭有祥告诉记者。
据了解,平江村没有工业项目,只有3000多亩的水面资源。如何破解发展困局?成了村两委班子思考最多的问题。“只有调整产业结构,才能带领村民致富。”
村两委班子经过走访调研,决定发展水产养殖,“要充分利用好水面资源这个天然条件。”于是,村里办起了水产养殖合作社。但是由于缺乏经验等原因,效益并不是很高。2012年,经过研究,决定承包给本村拥有丰富养殖经验的村民郭本煌养殖小龙虾,“要让懂行的人干事才有效益。”
在郭本煌的带领下,平江村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考虑到村里的贫困户比较多,村两委班子成员主动上门跟郭本煌沟通,希望他能把他们吸纳进来,帮助他们顺利脱贫。“我们当时在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决定采取‘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郭有祥告诉记者。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不仅壮大了村集体收入,同时也让贫困户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采取这种模式,让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郭有祥说。(记者 胡娟 通讯员 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