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税务局门前健身路径是我县文体惠民工程的健身点之一,地点位于苏中北路原县地税局大厅南侧,总面积100多平方米。2019年,我县对健身器材进行了升级改造,安装更换第二代健身器材,相对第一代,第二代器材采用数字化设备,更加智能化、人性化。智能化的健身器材安装后,深受周边群众欢迎和喜爱,成为了我县网红健身点。
近年来,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城乡文体阵地设施建设水平,深入实施文体惠民工程,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全民阅读、全民健身等活动,加强文物、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及活化工程,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满足群众文体活动需求。
阵地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在上级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工作要求的引领下,我县文体阵地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县级层面,2015年县文化馆、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并先后创成国家一级馆。新建城市书房3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县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建成城区、镇区、村社区三级联动公共服务体系。2018年上半年,宝应生态体育休闲公园建成开放,建筑面积近50000平方米,含体育场、体育综合馆、篮球馆、游泳馆,和位于城区西部的老体育场、体育馆形成一城两翼的公共体育场馆格局。完成县博物馆、学宫、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朱氏家祠、蒲松龄纪念馆等场馆的提档升级工作;在建中的淮扬运河(宝应刘堡闸段)遗产环境整治工程将于今年底竣工,竣工后将为我县再添一处新的文博景点。镇级层面,以国家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为抓手,引导镇区加快镇文体阵地提升升级工作,新建了泾河镇文体站、望直港镇文体站、夏集镇文体站等,安宜、开发区等镇区将文体站新建工作纳入计划。村级层面,着力打通“公共文体服务最后一公里”,完成全县281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工作,新建农村(社区)文化大舞台64家。各类公园(广场)、小区均配套建设有演出场地、篮球场、健身路径等各类文体设施。
文体惠民活动丰富多彩
在阵地保障的基础上,我县不断加快建立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以公共文体服务标准化促进基本公共文体服务的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以零门槛、零收费、纯公益的标准要求所有公共文化场馆坚持对全体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增强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通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文物活化惠民、送文化下乡等系列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体需求。县文化馆开展的“市民大学堂”公益艺术培训全年开班70多个,培训学员近3000人次,课堂从馆内集中授课发展到城乡社区设立多个馆外教学点,课程内容涵盖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戏剧等众多艺术门类。县淮剧团、文化馆同时开展的淮剧进校园项目为传承地方特色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少儿淮剧作品在各级比赛展演中获得好评。县淮剧团、文化馆每年送戏送演出下乡100多场。县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每年开展各类文化讲座30多场、书画摄影展览30多场,成为人们开阔艺术视野、增加文化内涵的重要渠道。县图书馆开展的“文化惠民阅读暖心”主题阅读系列活动深入镇区、社区,营造了全民阅读社会氛围,提高了人民群众的人文素养。县博物馆充分利用馆藏资源,挖掘文物内涵,在馆内、社区打造“文物课堂”,讲“活”文物故事,每年举办文物课堂近30场,配套社教活动50多场次,参与学生3000多人。各类场馆提供的公共文体服务,为群众参与文体活动提供了平台,满足了群众文体活动的基本需求。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深入人心,群众体育联赛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围棋、象棋比赛等众多项目已形成较大规模,并在国、省、市组织的各级群体赛事中取得单项、团体多个奖项,我县多次荣获省市社会体育部群众体育项目优秀组织奖。
特色文体活动着力培植
我县以培特色、扩影响、做精品为目标,坚持连续打造和培植活动项目,组织开展了系列高层次、有影响的重点品牌文体活动,形成“秀美荷乡”中国·宝应市民文化节、“欢乐荷乡”宝应文化艺术节、“宝应好人进万家”群众文艺巡演、宝应县群众文艺新作调演、宝应县莲湘舞大赛、“水韵乡情”区域文化联谊、贺新春民俗文化城乡联动展演、“幸福宝应舞动荷乡”宝应县广场舞比赛、“荷乡大舞台”淮剧票友演唱会、红领巾读书征文及演讲比赛。“春天的邀请”——书香宝应朗读海选大赛、“颂圣德扬儒风”祭孔大典、“瑞宝祥应”文物专题、“每周博物”文物专题、“簪花入鬓慰母”母亲节活动。“浓情端午童舟共济”端午节活动、“让夏天的快乐帽出来”儿童节活动、宝应县全民健身体育节、全国游泳社团畅游宝射河邀请赛、“魅力江苏最美体育”“奔跑江苏·乐跑扬州”宝应四分马活动、宝应国际自行车邀请赛暨环宝应湖百公里自行车挑战赛等众多文体品牌活动,吸引了各个层面群众的全员参与,在省市县形成较高影响力。(郝达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