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
发布时间:2019-10-12   来源:宝应日报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1759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宝应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型农机,告别铁犁牛耕的“面朝黄土背朝天”,机械化让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信息技术,告别粗放式“盲目施肥、过量用药”,科学化管理为传统农业构建“最强大脑”;绿色引领,告别单纯追求产量、满足人们“吃饱”的需求,大力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向绿色发展转型。

今年60多岁的泾河镇陈东村农民王怀恩,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挖河泥捞水草积肥、手工锄草的农耕场景至今记忆犹新。他说,现在种田不累了,全都实现了机械化。

经过多年发展,全县农业经济实现了由单一粮食生产到产业化经营的重大转变,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6.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粮食、水生蔬菜、水产、有机食品四大产业生产值近100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50倍。与此同时,全县农业生产紧紧围绕“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针,大力实施惠农政策落实、高产增效创建、“四主推”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等工程,粮食、蔬菜、畜禽、水产等农产品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特别是今年夏粮平均亩产451公斤,超历史最高11公斤;总产36.59万吨,超历史最高0.48万吨;最高产田块亩产632.6公斤,超历史最高17.4公斤,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省首批“亩产吨粮县”。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县产业基础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和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基本全覆盖。拥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5家,其中国家级2家,年实施农业项目20个,形成了粮食、荷藕、水产三大产业集群。

在县开发区,以汉世伟食品集团宝应循环农业园等农业重大项目为引领,正着力在黄塍打造生猪养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北郊农业现代观光示范园区,利用3年左右时间,把北郊生态园区打造成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据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介绍,全县园区建设亮点纷呈。打造了“235”十大农业园区,各类农业园区达200多个。近年来,以荷藕特色为主的产业融合发展迅速,创成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获批财政奖补资金5000万元,正在创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成为全国首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拥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72万亩。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坚持因人、因户、因村施策,精准扶贫,累计已脱贫9996户18165人,脱贫率达92.16%。

展望未来,我县将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突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制度改革两大改革,围绕创优生态有机农业、创响农业特色品牌、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房雪桥 吴开云 蔡健 李景伟)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05029266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