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羽绒家纺行业也出现了诸多产品标准,这些标准对安全卫生、产品质量指标都有严格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位于山阳镇的扬州羽艺家纺制品有限公司引进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沈岳副教授担任公司科技副总。沈教授在辐照灭菌、加工提绒、羽绒填充、密封缝制等生产工艺流程上面做了技术改进,共获批专利19件。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使得扬州羽艺家纺制品有限公司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得到明显提升,目前公司产品供不应求。为积极应对供不应求的市场,该公司今年投入5000万元新上技改项目,项目占地20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目前项目基本竣工,正在进行试生产,预计公司今年将进入规模企业行列。
今年以来,山阳镇聚焦特色产业、重点企业,大力实施“人才强镇”战略,加快集聚各类人才到山阳镇创业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只有栽好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今年以来,山阳镇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环境,厚植人才“沃土”。据了解,为加强对全镇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人才工作落到实处,山阳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做好人才各项工作。专门出台了人才新政策新举措,为人才搭建起创新创业平台和事业发展空间,营造人才有补贴、创业有资助、创新有奖励的人才工作环境,做到用制度“吸引人才”。同时,实行山阳镇人才工作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工作制度,建立“一对一”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联系和服务,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解人才之所忧。做到关心服务人才要“走心”,常说“掏心窝”的话,多办“暖人心”的事,做到用优质周到的服务“留住人才”。
为确保人才招引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今年山阳镇转变招商引资工作理念,在推动招商引资时更加注重招才引智,首次将“招商与招才并举,引资与引智并重”写进了镇《招商引资奖励办法》中,实现了所选项目开票、税收等地方价值与科技、人才等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为准确掌握镇域人才资源总量状况,及时了解人才资源发展变化趋势,山阳镇专门组建人才调研组,集中利用1个月的时间对辖区羽绒家纺特色产业和36家规模以上重点企业进行了调研,详细了解企业技术需求、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情况以及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情况,摸清了全镇人才“家底”。同时,根据调研数据,分“专业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基础工作人才”等三个类别,重新对全镇企业人才库进行了优化维护。
招引人才,最终目的是为了发挥人才效用。今年以来,山阳镇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助推产业升级。大力开展“政府+企业+院校”模式,即根据企业人才需求,政府寻找和联系高校院所,帮助企业解决人才难题。一方面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组织企业赴外参加各类校园人才对接会;另一方面鼓励企业通过企业兼职、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指导等方式引进高校专家教授人才,利用高校的人才专业优势,加快推进产品创新,帮助企业实现成果转化。今年以来,山阳镇共招引13名本科生、2名研究生进入企业工作,成功引进并落地浙江理工大学博士创业项目1个,帮助6家企业柔性引进高校专家教授担任企业“科技副总”。
“黄金累千,不如一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是一个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时下,山阳镇正把人才工作当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键而紧迫的任务,积极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努力用人才“智”撑起全镇高质量发展。(通讯员 赵广彬 记者 郝达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