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聚焦民生事业,彰显宝应高质量发展温度——县委12届7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系列解读⑤
发布时间:2019-08-21   来源: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182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次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立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民生连着内需,连着发展。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高质量地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直接更实在。

收入是民生之源,是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直接的方式。截至目前,我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和8.7%,高于经济增速。我县为进一步拓宽人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一是认真落实“两创”示范要求,新发展个体工商户6000户、私营企业4100家;二是完善县镇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围绕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统筹做好就业援助和就业扶贫,全年采集就业岗位3万个,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三是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92%以上实现脱贫,无债村累计达183个;四是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市“三无”老人及困境儿童供养标准。

教育是民生之基,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实现宝应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9年,我县高考本科达线率再攀新高,实验幼儿园新园、宝楠国际学校二期也即将投用。同时,进一步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建设新城九年一贯制学校。加快推进文教综合体建设,强化师风师德建设,规范校外培训管理,扩大普高招生比例。完善县镇村三级文化阵地建设,实现文化馆、图书馆分馆镇区全覆盖,广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城乡居民素质。

健康是民生之需,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都要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我县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医联体建设、等级医院创建,城北医疗养老康复综合体主体竣工,新建、改建村卫生室14个。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做深做实医联体建设,稳步推进等级医院创建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快实施新人民医院主体装修工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建成城北医疗养老康复综合体,创成省示范村卫生室8个,建成市级颐养示范社区2个、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个。

社会治理工作和民生工作是社会建设两大根本任务。社会治理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建设是社会治理的落脚点与出发点,民生问题是社会治理的契合点与切入点,随着时代的发展,民生建设也对社会治理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我县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认真实施“七五”普法,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城乡管理“三级联动”巡查,严厉打击金融诈骗行为等,提高了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维护,安全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保障和改善民生过程中,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最终促使我县民生改善和高质量发展有效对接、良性循环、相得益彰。

·县委党校 张雪·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05029266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