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居、大社会 ,小网格、大担当。王伟是望直港镇望直村的网格员,服务望直村鑫港嘉园、花亭小区等。
家住鑫港嘉园的尚奶奶是一位85岁的高龄老人,她是王伟经常看望和照顾的人之一。尚奶奶平时记得最清楚的便是王伟的电话号码,她身体不舒服,王伟便帮忙联系村卫生室的工作人员上门量血压、做保健。“平时帮我代缴医疗保险、聊天说话的都是他,他就跟我的儿子一样,特别亲!”尚奶奶逢人就会夸起王伟。
自从有了网格员,望直村的居民无论大事小事,只要遇到了困难,第一时间都会找网格员反映,每一个网格员都是一名“大管家”。据了解,网格员们除了定期入户采集信息,及时更新网格信息,随时登记更新变化情况,实行动态化管理,还会广泛地收集居民意见,并第一时间向上级反映居民关心关注和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将便民服务落实到行动中。
今年,我县将持续推进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围绕“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以“321行动”为抓手,即打造30个网格化治理示范村(居)、建设200个示范网格、培养100名金牌网格员,全力打造真正有实效、能操作、可复制的宝应样本。
推进网格化治理工作常态化。突出平安稳定主业,不间断、多形式开展网格员培训,提高网格员适岗管事能力。县财政设立网格化精细化治理创新引导资金,镇(区)财政将相关资金进行整合并纳入监管范畴。细化落实考核奖惩措施,根据网格员工作绩效发放补贴。将网格化工作纳入对村(居)干部绩效考核,纳入对党组织书记星级评定内容,完善可量化的考评办法。每周督查通报主要数据新增数、网格通登录率、事件上报质量等情况,每月检查各镇(区)网格化重点工作落实情况,每季度组织实地明查暗访。
务求网格化治理工作实效化。刚化入户巡查走访,探索、提炼一批走访入户、事件办理、信息采集、联动响应等网格工作实用技战法,发挥社会治理“前哨”作用,同时担当安保维稳的“尖兵”,真正实现全要素、精细化。积极推广“12345”零距离工作法,即“一卡”:民情联系卡;“二做”:做守护平安的“全网通”,做为民服务的“大忙人”;“三心”:即热心、诚心、匠心;“四清楚”:即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区域设施清、隐患矛盾清;“五到场”:即村(居)突发事件到场、邻里矛盾纠纷到场、居民反映问题到场、村(居)民困难救助到场、志愿服务到场。
加快网格化治理工作智能化。加快融合共享,对接县数字化城管、12345等网上平台,推动有关条线专业信息系统对接改造,按照统一接口标准,逐步做到一个平台联动、一个中心共享,加快实现各类信息“一查清”服务、重点目标“一键式”查控、隐患问题“一站式”解决。加强数据信息质量管理,镇(区)常态化开展数据录入“日检查、周报告”制度。充分运用数据进行分析研判,提升预测预警能力。强化联动指挥平台智能化运用,健全信息上报、分流交办、督查反馈、考核评定等网上全流程闭环处理机制。
探索网格化治理工作标准化。对照国家和省网格化建设标准,研究制定适合我县实际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标准体系。阵地建设标准化。加快实施县中心标准化建设,完善提升镇(区)和村(居)网格示范阵地,打造特色网格文化。有条件村(居)结合党建引领,建立特色网格片(驿)站。要素拓展标准化。完善信息采集和任务清单,规范准入长效机制,创造条件将各条线数据信息汇聚到网格化信息平台。服务管理标准化。对网格员工作流程、入户走访、事件分类办理等探索制定专项服务标准。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统一,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郝达玲 董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