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时代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刚刚召开的宝应县委12届6次全体(扩大)会议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要求,紧扣高质量发展总目标,牢牢抓住“产业强县”这一主要矛盾,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宝应路径。
一、坚持“产业强县”战略不动摇
1、聚焦产业体系抓项目
产业是全面小康的根基。宝应围绕产业高端发展,大力实施产业振兴计划,坚持“点、线、面”相结合,整体联动、统筹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工业方面,获批国家级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创成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全国优秀羽绒产业集群,宝胜集团等龙头企业继续发挥骨干支撑作用;农业方面,创成全国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示范县,获批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服务业方面,中众合农产品物流园、金源商业综合体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各项服务业持续发展。
2、聚焦产业动能抓项目
2018年,宝应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资本和智慧为两翼,盘活存量、引进增量,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开发开放加速拓展。超额完成市“四新”工业重大项目任务,实际到账外资高于往年,“两创示范”工作深入推进,重点工业集中区内涵提升、特色发展迈出新步伐。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地方债务管理,成立建筑业产业基金和小微企业创业贷款风险资金池。
创新驱动成效明显。以“资本宝应”建设为主抓手,大力探索“产业基金+研究院+项目+园区”的招商模式,全力招引全产业链项目落户宝应,形成集聚发展效应。加快“智慧宝应”建设,引导广大企业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推进制造业跨界融合、两化融合、军民融合,引进更多的资本合作、战略重组项目落户。
3、聚焦产业载体抓项目
立足产业发展定位,重抓园区平台、产业平台和服务平台建设,切实增强载体平台的承载力和吸附力。园区平台方面,突出“城区主板快”建设,重点发展重特大项目。各镇因地制宜,错位竞争、融合发展。产业平台方面,围绕新特产业,重点打造输变电装备制造产业、汽车配件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等“六大产业平台”,不断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服务平台方面,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全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二、在做强实体经济上做文章
1、坚持项目为王
持之以恒抓招商。进一步完善落实县镇领导挂钩联系机制和招商制度,积极推进“资产+基金”重资产运营招商模式,突出龙头型、链条式、平台类、园区化项目招引。驰而不息建项目。严格执行“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强化项目会办、优化跟踪服务、加强要素保障。力促在谈项目落地生根、在建项目投产见效。刚化督考提品质。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装备水平、建设速度、亩均投资强度等考核体系,强化项目质量和效益综合评价,实施常态化督查推进。
2、坚持产业为纲
推动主导产业壮大提升。坚持以中航宝胜集团为龙头,以打造输变电装备产业园为重点,推动输变电装备主导产业向中高端挺进。推动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加快续笙新能源、晶科天晟等项目集群发展,着力构建光伏制造全产业链;发挥道口区位优势,加快实施韵达仓储物流园、住逻辑智能家居产业园;扎实推进现代冷链电商物流园、隅田川母婴产业园建设,着力发展“互联网+平台”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紧紧围绕“产品高端化、管理智能化”的要求,助推特色产业迈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3、坚持企业为本
深化企业梯度培育。稳步实施重点企业上台阶、中小企业进规模培育计划,力促企业创新转型。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继续开展智能装备升级行动,推进创新研发、招才引智。大力推进民企混改。鼓励引导相关企业与央企国企实施战略重组,实现靠大靠强。扎实推进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充分激发企业家的荣誉感、责任感。
4、坚持服务为魂
大力弘扬“店小二”精神,建强县、镇、部门三级代办帮办队伍,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服务效能。认真落实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等政策措施,加强产融结合,推进银企对接,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5、坚持税源为基
围绕税源抓招商、抓项目,把税收贡献作为评价项目的重要标准,从严把好投资强度、产业集聚和产出效益关。建立供地企业亩均效益评价体系,加强税源分类分级管理。进一步盘活做优经营性国有资产,为税源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县委党校:黄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