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科技成果有效供给,加快金融资源有效对接,推动创新人才快速下沉,进一步激发农业科技企业创新活力,提升县域农业创新能力,12月17日上午,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宝应县委县政府、省委驻宝应县乡村振兴工作队在我县共同举办省科技成果“进园入县”暨农业科技企业金融服务直通车(宝应)专场活动。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张维祥,宝应县委副书记魏建,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岑朝武,扬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华,宝应县委常委、副县长、省委驻宝应县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薛刘宇等出席活动。
张维祥指出,开展江苏省科技成果“进园入县”暨农业科技企业金融服务直通车(宝应)专场对接会,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的务实举措。围绕农业科技园区、县域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和资金的迫切需求,与相关科研单位、各级科技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共同谋划实施,必将有力地推动我省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省建设。
魏建表示,活动的举办,为我县搭建了一个深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我县将结合县域产业特色,坚持需求导向,把此次活动与农业科技园区提档升级、农业科技企业转型提升、农业科技主体提质增效、农业科技双创人才培育等工作深度融合、统筹兼顾、一体推进。
岑朝武表示,作为省委驻宝应县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后方单位,江苏中行也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以金融力量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支撑,助力“荷藕之乡”在传统农业优势基础上培育更多“现代农业新标杆”。
据了解,为办好此次科技成果“进园入县”、农业科技企业金融服务直通车(宝应)专场活动,前期,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带领相关部门深入我县开展调研,实地走访了部分省级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摸排技术需求和融资需求60余条,现场对接和解决技术问题近20个。
活动现场,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扬州大学等高校院所与我县农业科技企业签订了“蓝莓-水产高效种养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机艺融合稻麦智能化耕种技术推广与装备应用”等农业科技成果项目合作协议;中国银行为11家农业企业及合作社发放7784万元的融资授信支票,并与5家企业签订意向授信协议;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南大学、扬州大学、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先后推介最新科技成果;江苏包天下食品有限公司、扬州天成食品有限公司现场发布技术需求。中国银行还围绕三农领域市场主体需求,详细介绍了乡村振兴特色金融产品体系和专项支持政策。
记者:苗培欣 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