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系统反映各县(市、区)、功能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改革为牵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8月27日上午,扬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实干争先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首场围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宝应新篇章”进行发布。宝应县委副书记、县长胡晓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郝骥,县委常委、副县长薛刘宇,县副县长吴斌,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许杰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周学军主持发布会。
发布会上,胡晓峰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我县的发展情况,并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各界长期以来给予宝应发展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胡晓峰说:宝应是扬州的“北大门”,也是著名的“荷”乡,二妹子柳堡的故事也发生在我们这边里下河地区。近年来,我们宝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胡晓峰介绍,当前宝应综合实力跃上了新台阶。近三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5.9%,高于全国、全省均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0亿元;工业开票销售过“千亿”,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县、创新百强县、营商环境百强县。去年,宝应在扬州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获一等等次,取得了近9年来的最好成绩。产业发展迈出了新步伐。近年来,宝应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头版头条,及时优化工作机制、更新招商打法,营造“无事不扰、无处不在,有事快应、共同成长”的政企生态,致力让“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在宝应成为常态。胡晓峰说,近三年,全县累计招引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16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坚持“让土地等项目、厂房等项目”,新建了一批标准化厂房,累计为40余家企业提供“一站式”拎包服务。此外,生态治理取得了新成效,城乡面貌得到了新改善,民生福祉实现了新提升。先后实施了运河综合整治、白马湖退养还湖,以及兰亭荡、广洋湖退圩还湖等治理修复工程。去年,我县空气优良天数、PM2.5年均浓度改善幅度全市第1,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近三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达7.5%,其中2023年增速位于全省前列。今年上半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市领跑,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43,好于省市平均水平。
新闻发布会提出,下一步,我县将加快推动新型要素与传统要素创新配置、高效融合。顺应人口变化趋势,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增加产业用地,压缩住宅用地,推进产城互动、产城融合。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定位,统筹推进电线电缆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滚动实施一批民心工程和“小而美”的民生实事,让群众生活年年有改善、一年更比一年好。
发布会上,来自中央、省、市、县十多家媒体单位的记者代表,围绕“突破双千亿奋进百强县具体举措”“优化营商环境”“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水环境治理”“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等话题,分别进行了现场提问。
问1: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关注到,宝应县去年获得了扬州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一等等次,今年围绕高质量发展又提出了“突破双千亿、奋进百强县”的目标,请问宝应县将实施哪些举措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宝应县委副书记、县长 胡晓峰:宝应县将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锚定既定目标,确保下半年再招引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50个以上,力争在50亿元重大项目上有所突破,提前为来年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促进居民消费扩内需,以消费品以旧换新为契机,坚持“政策+活动”双轮驱动,精心开展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等促消费活动,提振消费信心,持续放大政策综合效益。扩大对外贸易促增长,用好国家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扶持政策,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海外仓等新业态。稳住市场主体添活力,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问2:营商环境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请问宝应县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有哪些提升举措?
宝应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郝骥:近年来,宝应始终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来抓,全力聚焦生产经营“痛点”、政策落地“堵点”和企业办事“难点”,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出了一套优化发展环境“组合拳”,推出了一系列领跑全省、全市的改革举措,其中“公益性调解+市场化解纷” 商业纠纷化解模式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入选全国政务服务优秀案例,2022年度获得省级营商环境督查激励表彰。下一步,宝应县将持续推动标准升级、效能升级、减负升级、服务升级,促进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大环境”全面提质,加快实现由“跟一流”向“创一流”转变,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集聚动能。
问3:“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要求。宝应是农业大县,也是闻名遐迩的“荷藕之乡”,请问宝应在进一步用好资源禀赋、加快产业化步伐、打响农业品牌等方面,如何更好发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现代化产业?
宝应县委常委、副县长 薛刘宇:要把农业的一产做优,抓好耕地和种子两大要素,做好固本与强基两项工作。把农业的二产做强。一方面,外招内引。立足宝应县优势产业和特色农副产品,着力引进一批加工带动型、强链补链型的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另一方面,要培优育强。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开展技改和产学研合作,逐步构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把农业的三产做兴。一方面,以“品牌化”激发产品活力。突出宝应原产地加工优势,规范产品标准和认证体系,重点打造“宝应荷藕”“宝应大米”等区域公用品牌,加快实现品牌强农目标。另一方面,以“融合化”赋能乡村振兴。
问4:宝应县地处里下河腹地,是江淮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丰富,请问这几年,宝应在深入推进水环境治理、努力打造“水韵宝应”方面成效如何?下一步有何考虑和具体动作?
宝应县副县长 吴斌:宝应水网发达,坐拥“五湖四荡”,是名副其实的水乡。近年来,宝应县委县政府坚守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底线,突出源头治理,坚持本质治污,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水韵宝应”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宝应县将实施幸福河湖建设行动。高标准完成20条幸福河湖和239公里生态河道的建设任务。实施城镇污水攻坚行动。持续开展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333”专项行动,加快推进今年2.75平方公里污水处理达标区建设,明年继续实施3.55平方公里。实施农村环境提质行动。推进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大力实施生态健康养殖、养殖尾水治理、养殖用药减量等,强化养殖尾水达标排放管理,实现水产养殖产业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问5:宝应经济开发区是江苏首批省级开发区,一直以来也是宝应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请问开发区“十四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什么?将重点聚焦哪些方面发力?
宝应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许杰:近年来,宝应经开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县关于开发园区“二次创业”各项决策部署,聚焦经济发展、攻坚项目建设,园区发展态势良好,2023年工业开票销售增长18.5%、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省市园区多项监测指标增速位列全市前列,在全省开发园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进位16位。“十四五”期间,将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30家、10亿元以上企业7家,新增国家高企70家。到“十四五”末,实现工业开票销售450亿元,在全省同类开发区中进入前40位。
记者:苗培欣 郝品 谢国扬 通讯员 范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