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我县获评江苏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市、区)称号
发布时间:2024-07-06   来源: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1806 


日前,宝应县获评“江苏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市、区)”称号,这与我县近年来坚持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抓手,向土地要空间、向空间要效益,推动有限的土地资源释放更大产出效益的实际工作是分不开的。


近年来,我县创新用地模式,积极探索“绿电厂房”建设,通过“筑巢引凤”,打造产业集聚新平台,厚植投资沃土。自2022年以来,我县陆续在开发区、柳堡、曹甸、广洋湖、山阳、射阳湖、泾河等镇区投资建设了近110万平方米的特色产业园区。目前,全县已经打造了29个、2580多亩屋顶“光伏绿电”、厂房“绿色建筑”、项目“绿色产业”的绿电厂房,吸引了一批项目“拎包入住”,推动能耗下降了6.77%、效益提高了9.26%。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分局局长冯炜介绍说,近两年,开发区自规分局共为县绿电厂房项目挂牌出让土地 14 宗,面积 1313 亩。积极参与绿电厂房建设,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土地集约”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绿电厂房”建设,合理制定用地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建设“垂直工厂”和“空中园区”,采取”三绿”建设模式,屋顶是“光伏绿电”、厂房是“绿色建筑”、项目是“绿色产业”,让一大批优质项目实现“拎包入住”。


据了解,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亩产论英雄”责任导向,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贯穿部门工作始终,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和管理机制。面对耕地资源优越、土地承载力高的“家底”,我县坚持“护、管、用”齐头并进,推动保护与保障相统一、节约与集约相促进,实现了全县耕地每年净增加近万亩,亿元GDP建设用地占用五年年均下降2.31%。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利用与所有者权益科仓海鹏表示,建立项目预审机制。强化各方协同联动,严格执行工业项目土地供应会审会制度,把好项目立项关,将项目是否符合集约用地要求作为招引项目落地的重要内容,力保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高附加值的项目用地,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同步大力盘活存量低效用地,促进了全县用地集约、发展提质。2019年以来,全县盘活低效用地12856.1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3276.3亩。


我县先后研究制定出台了覆盖“批、供、用、建、产”全部环节的政策机制,实行工业项目土地供应会审会制度,严格审查亩均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容积率等核心指标,对未达标准的一律不予批准。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利用与所有者权益科仓海鹏表示,建立过程管理机制。对所有工业项目在土地供应前签订投资发展监管协议,明确投资规模、产出效益、建设工期等,约定违约责任及法律责任,从源头上遏制闲置低效用地的发生。定期开展指标履约程度考核机制,对低效企业发函提醒,对所属镇区实行供地预警熔断机制。

我县还加大存量低效土地调查清理力度,开展拉网式排查,掌握存量“家底”,“一地一策”分类处置,五年累计盘活各类存量土地近1.3万亩,推动建设用地总量下降了2.1%。近年来,全县工业用地容积率平均达到1.3以上,存量土地供应率、亩均税收增幅、高新技术产业用地投资强度均在全市排名前列。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利用与所有者权益科仓海鹏表示,建立创新服务机制。激发用地企业和镇区积极性,做好对用地企业批前批后指导,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创新帮办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企业用地各类矛盾,帮助企业早开工、快投产。建立健全土地供应和产出协同监管机制,切实加强项目后续跟踪管理。

记者:朱永军 房恒韬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05029266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